为进一步促进本科教学课程建设,深化以教学“高端化、研究化、跨学科”为目标,以“创新型的教学、研究型的学习、跨学科的课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程质量,改善学生就学体验,扩大对学校的课程改革的示范作用与借鉴意义。2015年底在茅以升学院开展了首批“跨学科荣誉课程”立项工作,目前已完成三批次共计十九门跨学科课程,并于2017年起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本学期将开展第四批“跨学科荣誉课程”立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跨学科课程建设目标
跨学科课程是指由一些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合并或融合而成的新课程,也称交叉学科课程。
跨学科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宽厚的基础知识、批判性的思考能力、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图书馆和信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及艺术表现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价值判断与独立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跨学科的整合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创造新知识,养成终身自我学习的习惯。通过跨学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比较不同的学科和理论观点、理解综合的力量,学会使用对比方法阐明一个或一系列问题,其中心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综合化,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形成整体知识观和生活观,以全面的观点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
二、跨学科课程的设置标准
1、应涵盖多个领域的知识和不同的认识方式;
2、可示范的教学能力,即跨学科课程方案由教学效果显著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提出,由积极参加科研项目的顶尖教师来组织和指导;
3、坚持多元文化和历史的观点,通过研究多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以不同的观点分析多种文化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通过探讨自然与社会科学概念和知识的发展,艺术与文学方法和风格的变化或技术的演化,学会将学科与论述置于历史的背景中加以研讨;
4、跨学科课程应注重基础资料、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及能力的培养,强调跨学科课程应将重点放在所针对学科的基础内容、问题、思想和材料上。
三、已建设完成跨学科课程名称:
1、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
2、手的学习与创造
3、纳米科技与生活
4、从代码到实物:造你所想
5、设计心理学:体验与创造
6、创新:方法、科技与商业的碰撞
7、纳米能源材料与集成系统
8、人际互动中的心理与艺术
9、现代物流与便利生活
10、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创新基础
11、U-型变革:改变从觉知开始
12、写作思维训练
13、自行车旅行之道
14、自然的启迪:材料与力学
15、从虚实整合环境认识工程问题
16、FIDIC合同与国际工程承包
17、思考学习
18、人际互动中的心理与艺术
19、卓越工程师:从技术到管理
四、立项范围及要求
立项范围:本次申报立项面向全校对跨学科课程感兴趣的教师。对于同一门课程有多位教师开课的情况,为了保证质量,集思广益,原则上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申报。
课程类别:本次申报立项的课程包括大数据类、国学类、经典阅读类、管理类、写作类、数学统计类、金融理财类、地理信息类、信息科学类、工科类、人文类等。
开课时间:2017-2018学年第1学期
开课对象: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
五、经费及政策支持
1、经费支持
1)课程运行经费支持:运行经费采取实报实销的形式,包括课程运行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设备、材料、办公用品等。每门课程经费投入最高支持0.2万元。
2)教研类论文支持:重点支持在CSSCI教育类期刊中以第一作者发表与本课程有关的教改类论文,给予版面费支持。
3)教师创新奖励:课程结束后经过由专家、同行、学生组成了课程评估小组对课程进行评估,评价优秀者给与一定创新奖励。
2、助教支持
对于“荣誉课程”给予助教支持,助教数量视选课人数等具体情况而定。
3、教学工作量
对于结题合格及以上的课程,教学工作量按实际学分系数乘以2的工作量进行核算。
4、其他支持
对于“荣誉课程”考核优秀的课程给予特殊奖励;教师在年度奖励计划给予政策支持;在职称评审、教学奖评审、教改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奖申报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
六、申报程序
(1)请有申报意向的课程负责人(含已建设完成课程拟下学期开课教师)填写《茅以升学院“荣誉课程”项目申报意向表》(附件1)报茅以升学院。
(2)教务处、茅以升学院负责审核申报材料,并于4月底组织申报答辩会邀请专家评审,遴选符合条件的课程立项建设。
七、报送时间
请于2017年4月24日(星期一)前将申报材料电子版发送到4673686@qq.com。
联系人:张长玲 电话: 66367983
附件下载:茅以升学院“跨学科荣誉课程”申报书